ISO4406油液污染度等級標準的制定
更新時間:2012-06-13 瀏覽次數:5806
為了方便實施對系統油液的污染控制,人們希望能定量地描述和評定系統油液的污染程度,這就需要制定油液污染度的等級標準。1987年,標準化組織制定了ISO4406:1987《液壓系統工作介質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代號》標準,該標準在上被普遍采用(除NAS1638)。我國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自己的標準GB/14039-1993。1999年,標準化組織標準進行了修訂,制定了ISO4406:1999《液壓傳動油液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代號》標準,我國也利用新標準對GB/14039-1993進行了*次修訂,相應新標準的使用情況及具體修訂原因均沒有文章報道,本文將對ISO4406:1987和ISO4406:1999兩個油液污染度等級代號標準進行簡單介紹。并對新標準替代舊標準的原因進行一些說明。
液壓和潤滑系統油液污染度等級的新舊兩種標準ISO4406:1999和ISO4406:1987,其中ISO4406:1999污染度等級標準是對ISO4406:1987污染度等級標準的修訂。新標準將等級代碼增加到了30個,并且對報告形式和報告采用的污染顆粒尺寸都進行了修訂。標準修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試驗粉塵的改變(由ISO MTD粉末取代了ACFTD)以及相應的顆粒計數器校準方法的改變。
一、 ISO4406:1987污染度等級
該標準采用兩個代碼表示油液的污染度等級。*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>5um的顆粒數,第二個代碼則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>15um的顆粒數,兩個代碼之間用一條斜線分隔。之所以選擇與5um和15um相應的顆粒濃度來定義污染度等級數碼,是因為一般認為,5um左右的微小顆粒濃度是引起液壓系統淤積和堵塞故障的主要原因,而大于15um的顆粒濃度則對液壓元件的磨損起著主導的作用,以這兩個尺寸的顆粒濃度作為制定等級的依據,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不同大小的顆粒對系統的影響。數值與相應的顆粒濃度對應。根據顆粒濃度的大小共分為26個等級代碼(從0.9~24),相鄰代碼所表示的顆粒濃度之比為2,顆粒濃度越大,代表等級的代碼越大。
ISO4406:1987規定的污染度等級代碼與顆粒濃度的對應關系見表1。
表1 . ISO4406:1987污染度等級代碼的確定
例如,使用KT-2顆粒計數器測得每毫升油液中>5um的顆粒數為10000,>15um的顆粒數為800,則油液的污染度等級為20/17。而污染度等級18/13則表示油液中大于5um的顆粒數等級代碼為18,每毫升顆粒數在1300~2500之間;>15um的顆粒數等級代碼為13,每毫升顆粒數在40~80之間。
二、 ISO4406:1999污染度等級
1999年標準化組織修訂了自動顆粒計數器校準標準,由原來用ACFTD校準標準ISO4406-1991改為用ISOMTD粉塵校準標準ISO11171-1999(國標GB/T18854-2002等效移植)。顆粒尺寸由zui大直徑改為等效投影面積的當量直徑。新標準的測試數據更加真實,并且已被“美國標準與技術學會”NIST認證。規定今后凡用自動顆粒計數器檢測的,都用經NIST認證的新標準。粒徑尺寸um后加(C)。
當前仍是新舊標準混用階段,將逐步過度到新標準。為便于對照兩種標準方法顆粒直徑表示尺寸對比。見表2.
表2. ACFTD校準尺寸與ISO校準等效尺寸對比
這就說明,用ACFTD校準>1um的數量,相當于用ISOMTD校準>4um(c)的數量;同理>5um相當于>16um(C),>15um相當于>14um(c),依此類推。
如果現在仍然用NAS1638標準測試的(即ACFTD校準)所得數據為5~15um,15~25um,50~100um,>100um五個尺寸段的等級,與NIST校準得到的數據:6~14um(c),14~21um(c),21~38um(c),38~70um(c),>70um(c)五個尺寸的等級結果是相近的。
- (上一篇):KB-1C顆粒計數器產品簡介
- (下一篇):KZ-1顆粒計數器的產品介紹